1. 语言区(右大脑非对称):对人类的智慧发展至关重要,人类独有;
  2. 海马(高度保守):学习记忆的存在,才有智慧的存在(知识:抽象概念的储备);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是场景记忆;
  3. 前额叶:执行功能(Phineas Gage);
  4. 癫痫病人(相比动物的优势在于可告诉所想内容):唯一一个突破伦理,可以在人脑中插电极记录神经细胞异常放电的资源;
  5. 人脑的沟回:智慧发展的结果,但褶皱程度最高的不是人类,是海豚(单一指标不能衡量智慧的程度,要从多维的角度看问题)。

大脑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——欧氏空间

  1. 空间感知:感知机体在三维环境的位置和运动状态,决定下一步运动策略——趋利避害

    1. 对外界物体三维感知(颜色、形状、大小、运动状态)
    2. 对机体自身的三维感知(自身的运动方向、距离、路径整合)——实现空间定位和定向
      1. 本体感觉:肢体感受器(肌肉、肌腱)
        1. 牵张反射(如眼睛吹气闭上等):不需要思考,以最快的时间逃避刺激
        2. 肌紧张(维持姿势)
        3. 膝跳反射:可用于检测中枢疾病
      2. 前庭器官(Vestibular):内耳前庭;从外周器官开始,产生Push-Pull机制(兴奋和抑制)——机体旋转时兴奋(1s产生100左右的spike,很耗能)一边毛细胞,抑制另一侧毛细胞,打破平衡
        1. 半规管:负责旋转感知——旋转时淋巴液冲击瓣膜,导致神经电位的发放;
        2. 耳石器:直线加速度有关(鸟内的第三个耳石器与磁场感知和导航有关);重力感受器;but耳石器无法区分线性加速度和重力
        3. 前庭系统与晕车等运动病有关——多感觉信息冲突
        4. 前庭器官的神经传导:
          1. 毛细胞(纤毛的从低到高排列——钾离子通道的打开);顺纤毛方向兴奋,逆是抑制。
          2. 前庭—中枢通路(电刺激岛叶【Insular:保守】 引起前庭感觉)
            1. 通向脊髓的:控制反射,维持机体平衡
            2. 眼动反射
            3. 向量的空间导航
        5. 前庭皮层的存在?
  2. 空间感知常用策略

    1. 路径追踪(地标、习惯):固定的路线,依靠化学信息素,或相对固定的视觉路标
    2. 路径整合:通过实时计算、整合方向和距离信息,计算“home vector”(蚂蚁依靠躯体本体感觉,如蚂蚁所迈步数,来计算),可直线归巢(蚂蚁)
    3. 认知地图(心理地图)——Edward Tolman;如水迷宫的训练
      • 由海马产生的作用:短期记忆、场景记忆、空间记忆
      • 神经基础:位置细胞(空间定位,其可塑性强,易受环境影响)、网格细胞(保守,但作用还未知——神经科学对AI的帮助,如谷歌的deepmind,出现了网格细胞后变灵活,变聪明)【201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】、指南针细胞(对空间方向的判断)
  3. 空间感知中的眼动:

    1. 眼动与神经环路(灵长类):
      1. 平滑追踪(较慢):对感兴趣的视觉信息追踪,涉及了很多视觉的脑区
      2. 眼跳(快速)
    2. 前挺眼动反射种类:可区分平移和倾斜
      1. 旋转(半规管)
      2. 平动(耳石器)
      3. 倾斜(二者均涉及)
    3. 前庭眼动受小脑学习调节: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可塑性
    4. 眼动行为:疾病的检测(精神分裂症、自闭症等)、测谎
  4. 空间坐标系(不同感官有不同的参考系,基于身体不同坐标系——最终集中在世界中的坐标系)

  5. 时间感知:

    1. 昼夜节律:与松果体有关(褪黑素)
    2. 间隔时间(秒级、分钟):负责决策
      1. 中央时钟论:皮质纹状体中发射的脉冲相关,不依赖感觉
      2. 时间感知是一种错觉:记忆才是真正的时间感知,如Memory Replay :夜晚睡觉时,会高速播放白天发生的事件(睡眠中的记忆巩固和学习?对事件的路径规划?)
      • 如何研究时间感知的神经基础:跑步机(小鼠原地走动时,便把时间和距离两个参数分开)——含时间细胞和距离细胞
    3. 毫秒级时间:与小脑有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