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发展历程:优势在于电子的短波长,从而达到高分辨 2. 例: 1. 神经元的突触: 2. 肌纤维: 3. 基本功能:对细胞基本结构的成像 4. 重要技术: 1. 三维重构方法:电镜解析三维结构注:为什么用光不能做衍射来解析三维结构?——普通的光,比如可见光或红外线,波长较长,无法穿透蛋白质分子的微观结构,因为蛋白质分子的尺度非常小,通常在纳米级别。这种波长的光线的大小远远大于蛋白质分子的尺度,所以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辨率来解析或观察蛋白质的三维结构。 为了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,科学家们通常使用一些高分辨率的技术,比如X射线晶体学、核磁共振(NMR)和电子显微镜等。这些技术能够提供足够小的波长或者高能量的粒子,能够穿透和与蛋白质分子进行相互作用,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。 2. 单颗粒技术:单分子不同角度的拍摄——重构结构(病毒和小蛋白)关键技术:快速冷冻技术、场发射技术、相机(灵敏度要高) 3. 细胞原位冷冻电镜三维结构:冷冻固定瞬时原有状态,分析并解释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4. 大尺度三维重构技术: 5. 研究对象:结构生物学(冷冻)、细胞生物学(超薄切片)——大分子、细胞结构 6. Why电镜? 1. 分辨率: 2. 电子的特性:注:电压低,衬度好 3. 总结:注:(1)EELS——解析元素和价态(材料学用的较多) (2)衍射:结构
透射电子显微镜
-
电磁透镜原理:电子进入磁场进行偏转,受洛伦兹力螺旋前进,穿过磁场最后汇聚一点(磁场不同汇聚点短,汇聚点的长短就是焦距)注:1.真空一般在-3—-5pa(样品处) 2.螺旋线透过透镜——像的方向任意,不是倒立的(调整倍数时会旋转——因此不同的倍数均保证了图片尽量不旋转)。3.不利:无凹透镜难以消除像差
-
电子与样品透射射的过程:能量不损失的电子(弹性散射)有利于成像,且一次散射很关键,透射电镜收集透射电子和弹性散射电子,扫描电镜收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信息注:透射束是一个圆点(无任何散射),外围的圆环(各项同性的多晶),点(各向异性的单晶)
-
透镜系统:包含电子光学系统、真空系统、成像系统。包含放大成像模式、电子衍射模式、扫描透射模式(STEM)。
- 电子光学系统:电子先汇聚成点后扩散成面(第一聚光和第二聚光镜)注:(1) 3:加速电子 (2) 4、5:将电子束合轴(通过偏转线圈实现) (3)9、10:聚光镜到物镜的合轴 (4)13(物平面)、14(像平面) (5)第二级聚光镜:扩束(放大)照明
- 灯丝:注:电子可通过加热或者电场逃逸出,解结构要用场发射(激光光源)注:饱和时,灯丝像为圆斑;不饱和时需要对中,再进行加热达到饱和。
- 聚光镜:上级是聚合缩小成一个点光源(也可以影响亮度),第二聚光镜(越大越暗,越小越亮)是扩束(调节照明面积),限制照明亮度(强度)给聚光镜加光阑。注:第一聚光镜(原理是成像),得到更小的点光源(越小越好——调节放大倍数),亦可调节亮度注:点光源出来后是发散的,第二聚光镜将点光源变成平行束照在样品上(调节也可发散、汇聚、平行,也可汇聚成点)
- 物镜:物到后焦面(物镜光阑:提高衬度,因为散射变少了)是一个傅里叶变换的过程,当插入物镜光阑以后,高频衍射点会被挡住,这样只有低频衍射斑会发出衍射电子束在像平面上成像。所以插入物镜光阑的第一个效果就是降低了成像的分辨率,因为携带样品细节信息的衍射光被物镜光阑挡住了。但是,插入物镜光阑也是有优点的:可以提高成像对比度。
- 物镜聚焦:注:离焦成像要清楚一些,通常用欠焦(牺牲分辨率提高衬度,高频信号吸收的更多),过焦不真实。
- 物镜的几何相差:球差(电镜通常消除不了)、色差(波长不同——加速电压能量有所差别)、慧差(入射光斜着入射——任何一个电镜都可以矫正)、像散(透镜不同方向聚焦能力不均一;聚光镜像散指的是汇聚能力弱时,变宽变椭,物镜则是圆环变椭)和畸变
- 投影镜(物平面):逐级放大
- 图像探测器:注:(1)闪烁体(电子转换到光信号再转换成电信号)——DDD可直接接收电子转换成电信号,成像速度快。(2)相机越往下越大(如下图)注:能放大多少倍?——显示的倍数不是实际的放大倍数(荧光屏和底片是准的放大倍数),但需要看相机的位置(因此放大倍数需要算,通常会看像素的尺寸,分辨率也和像素尺寸直接相关)。
- 衍射花样怎么切换的?——中间镜的来回切换——二次放大,并控制成像模式(图像模式或者电子衍射模式)注:中间镜的来回切换导致物距变大,但像距不变——切换衍射模式,即照相机对像平面进行对焦为成像模式,照相机对放大镜的后焦面上对焦,得到的是样品的衍射花样
- 为什么物镜之后的光路,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差别很大?——电子显微镜为电磁透镜
- 电子光学系统:电子先汇聚成点后扩散成面(第一聚光和第二聚光镜)注:(1) 3:加速电子 (2) 4、5:将电子束合轴(通过偏转线圈实现) (3)9、10:聚光镜到物镜的合轴 (4)13(物平面)、14(像平面) (5)第二级聚光镜:扩束(放大)照明
-
生物电镜的核心问题
- 图像的衬度:
- 质厚衬度:透射电子数越多越亮,利于物镜光阑(只让透射电子通过)消除散射的电子注:染背景是负染、染样品是正染
- 衍射衬度:近场近似(聚光镜的衍射——光斑)——Fresnel菲涅尔衍射;远场近似(物镜衍射——衍射花样)——夫朗和费衍射注:利用物镜光阑取像,分析感兴趣的地方
- 相位衬度:电子束相位变化(不同散射角导致相移以及光程差的改变)——相消相长
- Z衬度:注:Z代表原子数,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的扫描。高角度非弹性电子的强度与Z^2成正比。因此,高角度环形暗场(HAADF)探测器接受这些电子
- 衬度传递函数(CTF):
- 空间频率:背景低频(波长长)、精细的条纹是高频(波长短),电镜的散射斑越外面越高频
- CTF:振幅变化量小,只看相位注:0点——低频信息容易缺失(无信号);振荡——边翻转(亮暗变化)边衰减,衰减到不能衰减时为分辨率极限【傅里叶变换变成环,中间空的为零点,暗的也是过零点,第一个过零点的为点分辨率】;先往下走是欠焦,往上走是过焦
- 图像的衬度:
样品制备——超薄切片
- WHY?
- 样品制备步骤: ^8ce832
- 取材:
- 固定:注:多聚甲醛较温和,适用于冷冻电镜
- 脱水:树脂和水不相容,真空中不可有水注:脱水的最后一步很关键
- 渗透:
- 超薄切片:一开始先进行半薄切片(100nm)注:网孔数目越多越精细——300适用于解析蛋白结构注:超薄切片常见问题-颤痕(切片厚度有规律的变化)、刀痕、空洞
- 染色:
- 成像步骤:注:主要是振幅衬度、相位程度也有但少
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
- 不同明暗相间的囊泡是同一个性质的囊泡吗?——三维重构(STEM-1-2um)注:不同角度的信息越多越精细
- 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条件:
- 加速电压:厚度变时,加速电压也需要变
- 物镜极靴间距和样品台倾转稳定性:角度旋转的精细化
- 样品杆:注:单轴最常用,双轴便于构建3D结构,但是容易变形注:低角度的最有意义注:光轴和机械轴不重合造成图像偏差,解决方法便是通过硬件调整使二者重合(此外还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调整——图像的互相关分析,可分析图像往哪个方向移动,最后调整样品台使得目标移动到中央;自动聚焦可修正欠焦或过焦,图像摆动幅度变小时就是聚焦),如下
- 载网孔太小利用的有效空间会变小
- 采集图像:需记录放大倍数、像素大小以及倾斜角度等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