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视觉(处理时间差——V)

  1. 物理上的运动(可量化)和生理(神经元的反应:视网膜上的感受器被连续的激活,即时间差,基于相对论)中的运动完全不同——体现了智能,通过神经元的活动解码运动的规律。
  2. 感受野:同心圆式,中心-On,外周-off——感受野随着V1-MT-MST逐渐放大,便于整合局部信息(小感受野负责输入【具有aperture problem—可能会对运动方向感知错误】,大感受野负责整合,复杂度逐渐提高)
  3. 神经细胞对运动的方向具有选择性
  4. 初级视皮层的信息处理:
    1. V1的视觉性息是左眼右眼(以视野来分没边界)交替分开的(黑R白L相间),V2的视觉信息左右两眼整合了——通过左眼信息-右眼信息(去除噪音)
    2. 低速激活方位信息(direct),高速激活motion streak(运动轴)敏感的细胞(黑白翻转)
  5. 高级视皮层(MT中速-MST告速):
    1. 随着速度的提高,虽然direction细胞在V1或MT失活,但他们还编码位点信息,把信息传递到更高级别视皮层进行整合——换挡机制
    2. 运动系统是一个线性的时空能量检测器,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时空和能量的整合。

形状视觉

  1. 人的智能是自由意识的智能,而计算机可能会因为一个参数的改变如像素就会导致识别失败。

  2. 大自然大部分动物的光感受器在最侧,章鱼除外

    1. fovea(中央凹,含光感受器)无血管,提高分辨率
    2. 视盘无色素,反光,且含大量血管,把视觉信息聚集传递到视皮层
    3. 在视网膜到外膝体是同心圆式的感受野——V1区是椭圆式条状的感受野
  3. 大脑的奥秘——信息的整合(如感受野从V1区到IT区感受野的变大,整合能力变强,but空间分辨率由高变低?——高频滤波到中低频滤波的过滤?X—错误,在V4也发现了对高频信号敏感的细胞群)

  4. 视觉科学的核心问题——局部与整体的问题

    1. 记录介于复杂与简单图像的刺激——探索中间奇迹发生的地带
    2. 模式生物——猕猴(视觉好)
    3. 研究parafovea较多——因为其感受野大
    4. 光学成像(0°-90°——黑白;整体【低频】0-90(差分),局部【高频】45-135)和电生理(给予高频信号来检测细胞群的激活情况)
      • 高频信号(局部)处理较慢,低频(整体)信号较快——与task有关,大脑遵从一个最优化原则(先看信息较少的低频信号),先关注到整体(local一上来被抑制住)——ms级别的差异
      • 注意的转移与什么通路有关?——button up 和top down的机制还不太清楚
  5. 如何通过已知的神经信号解码其编码的物体?

    1. 脑电EEG——通过算法解码语言,这也需要训练,才能产生一定的关联性(事件相关电位)
    2. 双光子钙成像+多通道电生理的信号结合起来——训练,即映射的实现,可解码视觉信息。But这是在学习训练的基础下才实现的,如果不训练,无法产生精准的有关图片的信息(不能解码)。

颜色视觉

  1. 颜色:主观感知,视觉系统对电磁波处理的赋值

    • 意义:生存、繁衍;具备文化性和生理性
  2. 发展历程:

    1. 颜色研究的起源——光谱学
    2. 颜色视觉的产生——“三原色” 理论
    3. “颜色拮抗”理论
  3. 光感受器——视杆可能比视锥起源早

  4. 颜色量化(颜色空间)的意义:(1)产品可以标准化,工业化达到统一。 (2)工业和认知的统一:CIElab

  5. 外膝体的投射——后到V1:

    1. 大细胞——不编码颜色信息,与运动信息相关(12)
    2. 小细胞——红绿拮抗(3456)
    3. 颗粒细胞——黄蓝拮抗(层与层之间)
  6. 各脑区颜色细胞的分布与特征:(1)blob是V124的颜色反应区。 (2)V2 V4的blob相较于V1变大。 (3)V2、V4的clustering更加丰富、鲜艳(红色蓝色的显著性下降、其他颜色的反应升起)——到了V4颜色处理变均一。

    1. V1的Blob(颜色细胞分布的位置?)
    2. V2——thin stripe+blob
    3. V4——颜色和形状的处理相对分离
  7. 颜色认知:V1—V4—IT——红色主导(红色细胞数量多),但强度有差别

    • V4
      • EEG(脑电波—与你的认知相关)——对脑全局的(感受野+感受野以外的刺激) 的刺激(不同波长颜色刺激)——红色在不同频率的脑电波最明显
      • 局域化(颜色细胞感受野之内的刺激—记录单细胞):γ波段和α——红色最强
      • 局域化的刺激——γ(high) o(是一个可以跨不同domain【orientation】的信号)会产生全局的传输。
    • IT(下颞叶皮层)——更接近认知颜色;助于颜色区分:AIT
  8. 调色板的电生理亦可在麻醉状态下记录到,但是此时不产生认知功能——清醒和麻醉(MEG+电生理)之间是否有桥梁产生了对颜色的perception? ——猕猴(V4)+人(全脑MEG)——考察颜色和脑电波的相关性以及清醒和麻醉状态下的差别

视觉错觉

  1. 错觉轮廓处理的脑机制(腹侧通路):

    1. Where?:V4——Global
    2. When?(电生理:高时间分辨率):存在时间延迟,覆盖错觉轮廓,峰值回归至正常。
  2. 运动错觉轮廓(背侧通路):

    1. 局部决定整体
    2. 核磁共振的验证,错觉和real rotation位于同一个脑区(MST)——下面以expansion为例扩张细胞和旋转细胞发放电信号的峰值一致
      1. 扩张细胞:收缩和扩张存在拮抗效应(针对expansion敏感的细胞)
      2. 旋转细胞:对45°的pinna逆时针(135°顺时针)旋转有反应,产生expansion错觉
    3. MST和MT对错觉的处理无区别,MT为MST提供了一个前馈的输入(存在时间差)
  3. 亮暗的视觉后像:暗快于亮